投标之后,商贾们就陆陆续续地离开了。
中标的商贾走得最快,他们中了标,得赶着回去修建琉璃作坊,同时还要给以后的琉璃生意开路。
其他没有中标的商贾,有的也离开了。
他们虽然没能中标,但是可以跟中标的商贾合作。
所以也得赶着回去忙活。
也有不甘心的,没有急着离开,打算在京城里多待些日子,看看有没有别的机会。
不过,他们的这些想法,可就跟楚暄没什么关系了。
鉴宝会后,楚暄就把赚来的银子给分了。
永安帝的那一份,他特地装成箱子拉进了宫里。
惹得京城里议论纷纷,都在猜测鉴宝会到底赚了多少银子。
消息传到太子妃江鸾的耳朵里,可把她郁闷坏了,没少对着太子楚旭抱怨,觉得楚暄这个弟弟不厚道。
太子还是他亲大哥呢,他有了赚钱的买卖,居然也不知道拉哥哥一把。
实在是太过分了!
太子压根没想到这事居然能赚来这么多的银子,被江鸾念叨了好几回,他心里也很不舒坦。
不光是他们,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们,也都眼热不已,都巴望着能够跟楚暄做生意。
就连苏锦璃,也被人给盯上了。
第536章 哭穷的人
自从鉴宝会后,天天都有人往秦王府和晋王府递帖子求见,送礼的人更是络绎不绝。
长春侯府也是如此。
不过苏锦璃是女子,楚晏这会儿又不在王府。
所以往秦王府上递帖子都是女眷的名义,男人们没敢掺和。
然而苏锦璃现在一点儿也不想高调,所以她直接闭了关,压根不管外头的事情。
所有人一律不见,礼物也都是挑着收的,并非来者不拒。
收礼这事她交给了管家,自己压根就不插手。
反正她现在又不缺钱,根本不稀罕那点礼物。
只是一些人的身份摆在那儿,送来的礼物不好拒绝,她才收下了。
苏锦璃本想一直这么闭关下去,然而投标之后没几天,楚暄就上门了。
他最近实在是快要烦死了。
鉴宝会后,就老有人巴结他。
晋王府的门槛都要被那些人给踩烂了。
就连去上早朝,都有人死皮赖脸地缠着。
楚暄被逼得没法子,只得来了秦王府,找苏锦璃想法子。
他是楚晏的亲弟弟,如今都亲自上门了,苏锦璃总不好避而不见。
只得见了他。
听了楚暄一嘴的抱怨后,苏锦璃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简单来说,就是京城里很多人瞧着鉴宝会大赚了一笔,就跑去找楚暄哭穷,想让楚暄带着他们一起赚钱。
这些纠缠上楚暄的,基本上都是皇室宗亲,或者有姻亲关系的。
还都是长辈。
楚暄虽然贵为晋王,可是面对这些“长辈”的哭诉,他也不好太不给面子。
于是就来找苏锦璃想法子了。
之前的鉴宝会就是苏锦璃提议的,他尝到了甜头,现在对苏锦璃这个二嫂可是尊敬得很。
苏锦璃见他说得嘴都干了,就想了个法子:“既然如此,何不成立一个商团?”
楚暄愣了一下:“成立商团?”
苏锦璃微笑着点了点头:“这次的鉴宝会,能够大赚一笔,原因不用我说你也知道。过了这次,以后就算再卖琉璃器,也不可能卖出那样的高价来。”
楚暄当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,先前的鉴宝会办过之后,他就尝到了甜头,恨不得每个月都来一回,然而晋王府的幕僚早就跟他分析过了,说这种事情可一不可再。
只是听到苏锦璃这么说,他还是觉得失望:“要是每次都能赚这么多银子,那多好啊。”
苏锦璃就笑了:“虽然以后赚不了这么多,可要再办鉴宝会,肯定也能赚不少,只是比不了这一次罢了。
更何况,这鉴宝会也不只是在京城才能办,甚至可以办到周围那些属国去,赚他们的金银。
所以我才说,何不成立一个商团,然后在属国成立商号,卖他们那边没有的稀罕东西?”
“这……”楚暄听到这话,一双眼睛就亮了起来,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,“这事当真能成吗?”
苏锦璃轻笑着说道:“能不能的,就算三弟你的本事了。三弟何不想想,开属国开设商号,定然需要不少人手,那么多人派出去,也能听闻一些属国的奇闻轶事。
到时候消息传回来,刊载在报纸或者杂志上,既能卖一笔,又能为百姓增长些许见闻,岂不是件好事?
那么多的属国,若是都建立了商号,得要多少人手?到时候,赚的又岂会是小钱?商号只卖精品,每个月开可以开一次鉴宝会,赚头绝对不小。
人多了,也可以在那边买地置产,甚至买他们的特产送回来卖,这又是一笔生意。这些买卖做下来,三弟又何必再担心他们再找你哭穷呢?”
想要提高生产力,就得有个动力。
只有市场需求上来了,需要更多的货,到时候自然会有无数聪明人想出各种法子来提高生产力。
所以发明创造什么的,还得建立在需求上头。
没有需求,人自然也就懒得动脑子。
商贾们为了赚钱什么事情干不出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