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3节
    “家里多的是,买那么好的,也穿不出去,天天要么作坊,要么地里,一身的酱味。”
    石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,“要不去书店?”
    “好!”
    墨香轩,马车停好,三人从车上下来,因为穿着得当,进门的时候受到伙计的热情接待。
    “各位,是买书,还是笔墨纸砚?”
    没等石头开口,秦月抢过话:“都买,捡好的,先介绍一下!”
    “好类!”
    三人坐在贵宾位上,伙计一样一样的给他们逞上来。
    “这是雪花宣纸,特别的白,不但好用,还自带檀香味,咱们这里是论张卖的,一张二十文,”
    石头听了咋舌,太贵了,一张薄薄的纸,轻飘飘的,就要二十文,还是草纸好,经济又实惠。
    不过,他不敢插言,媳妇都发话了,他不好反驳。
    “来一千张!”
    “好类!”
    伙计高兴的走了,不一会儿又拿来笔,墨,砚,一看就是极好的。
    刚介绍完,秦月开口:
    “一样品质,不同款式的,来五套。”
    伙计晕了,今儿财神爷开眼了,送来这么一个大主顾。
    “这书呢?”
    “石头,跟着他去看,没读过的,全部买下来。”
    要知道,在古代读书人为啥少?
    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太贵了,一般人家根本无力消费,尤其是书,更金贵。
    单是人工抄写,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    象秦月这样大手笔的客人,少之又少,掌柜见此,把伙计扒拉开,亲自为石头带路,领到书架前介绍着。
    庄大山一直勾着唇,儿子被儿媳妇调教的真好。
    举手投足,带着一股文人身上才有的气息,为人处事,也比以前强的太多。
    听儿媳妇说,明年三月,就送石头去科考。
    他们庄家,也要出读书人喽。
    从墨香轩出来,马车里已经快装满了,庄大山差点没地方坐着了。
    当然,这是夸大了。
    看到成衣铺,首饰铺,石头让父亲看车,他硬拉着秦月去了。
    在里面,还是他给挑的衣服和首饰。
    衣服颜色大气,款式新颖,首饰不挑金,不挑银,全是玉的,乳白色的,一整套。
    秦月瞪着他:“买这么多,还不是我花钱?”
    “嘿嘿,那也得买,人家有,我媳妇必须有,不能落了后,家里你最辛苦,理应你穿戴最好的。”
    秦月笑了:“下不为例!”
    “不行,我得亲自把关,要不你总是能凑合就凑合。”
    “好吧,下次不带你出来了。”
    石头一听急了:“不行,以后只要我闲着,就得陪你出来多走走。”
    “打住,以后我让你跟着,你才能出去,不然,哼,哼!”
    秦月抬起手,石头一抱头:“好吧,我听媳妇的!”
    给自己买了,也得给庄家父子买些东西。
    秦月带着他们到了男衣铺,买了几套合身的衣服,靴子。
    这时已经到了饭点,石头说道:
    “媳妇,我打听过了,府城最有名的酒楼就是食为天。”
    “名字不错,民以食为天,一听就知道肯定有美食,走,咱去尝尝!”
    第111章 有多少收多少
    马车停在食为天的外面,往里一看,人满为患,有的人还在外面排着队。
    石头苦着脸:“媳妇,咋办,没地方了?”
    “那就不吃,兴许还没你做的好吃呢。”
    “那吃啥?”
    “有卖烤鸭的地方不?”
    “好象没有,咱们这里养鸭的少。”
    “那就尝尝当地的小吃吧。”
    石头想了想,“我在书上看到过,济州城有名的小吃叫粘豆包,外面是高梁面,里面是红豆馅的,想象着应该不错。”
    “行,就吃它了!”
    一路上,石头边打听,三人边观赏府城的风景。
    庄大山嘿嘿笑了一声:“府城就是比县城好,房子气派,街道宽敞还干净,人也多。”
    “那当然了,要不能是府城吗?”
    白氏粘豆包铺到了,马车靠着铺子一边不碍事的地方停下。
    一位个子不高,长相普通的小妇人站在门口。
    “三位,要吃包子吗?”
    “嗯,”
    “我们这里有汤,有粥,要不要尝尝,也很好吃的。”
    “三碗汤,十个包子,不够再要,”
    “好类,”
    妇人从里面搬出一张地桌,三个板凳。
    “做外面吧,敞亮。”
    等汤端上来,粘豆包端上来,秦月差点破功。
    酸辣汤配上东北粘豆包,还真是奇妙的组合......。
    净了手,秦月拿起一个吃起来,嗯,味道不错,放的糖不少,尝口汤,还行,总算没辱没了济州名吃这四个字。
    他们父子俩也吃着不错,两人饭量大,秦月只吃了两个,剩下的都让他们吃了。
    包子个头小,两人没吃饱,又要了十个,灌了一大碗汤进去,这才打了个饱嗝儿。
    “结帐!”
    小妇人笑咪咪的走过来,“包子一个十文,你们吃了二十个,二百文,汤一碗十文,一共二百三十文”
    石头撇撇嘴:“不便宜!”
    “便宜没好货,好货不便宜,本包子铺用料实足,济州名吃,值这个价。”
    “嗯,就是太贵,一般人家吃不起。”
    小妇人一愣:“吃不起,可以买一个尝尝,总不能让我赔本吧?糖那么贵。”
    石头有些尴尬,真是嘴贱呦!
    付了钱,三人回到车上,该买的都买了,时间还早,索兴就把整个济州城逛完。
    这个季节,卖莲蓬的不少,都是推着木轮车在街边摆滩的。
    石头停下车,问路边的老汉:“咋卖的?”
    老汉伸出两个指头:“一文钱一个莲蓬。”
    石头眉头一皱,老者以为他嫌贵,赶紧说道:“要的多,一文两个。”
    他伸手拿起一个捏了捏,看了看:“莲子个头不小,长的挺好,怎么卖这么便宜?”
    老汉叹了口气,眼圈还红了起来:
    “我们村世世代代生活在明月湖附近,大大小小的荷塘不计其数,周围村子的人也和我们一样,以养莲藕为生。”
    “听说干的莲子价很高,藕到了冬天只要储存得当,不愁卖。”
    “话是这样说,以前莲子五十文一斤,可现在没人来收,即便有一个两个的,价也压的很低,几乎白给,我们没办法,这才推着车子,来府城卖。”
    “我就说,为啥这里到处都是卖莲蓬的,原来如此。”
    “有藕吗?我们买些。”
    “没有,要到下个月,现在是莲子的季节。”
    石头回身看看秦月:“媳妇,咱们把这些都买了吧?”
    秦月知道他心软了,想帮他们,可车上真没多少地方了,她看了一眼老汉。
    “要是剥好的莲子怎么卖?”
    “您真心要,二十文一斤。”
    “去,把城里卖莲蓬的都叫过来,现场剥,有多少我要多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