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0章
    沈映蓉笑道:“那我去后山那边观石刻,等会儿过来。”
    胡氏点头,“你去罢,我得躺着了,腿软。”
    主仆离开寮房,去后山看石刻。
    那些古迹已经存在数百年,些许彩绘早已脱落,雕刻的内容大部分跟佛教相关。
    沈映蓉喜爱绘画,对颜料敏感,会认真看石像线条,心中也会勾勒它们完整时的模样。
    经过一处石殿时,里头有僧人在做修补措施,她顿足看了会儿。
    也在这时,处心积虑设计“巧遇”的萧煜厚着脸皮从对面而来。
    魏氏忙提醒道:“娘子,那好像是萧四爷。”
    沈映蓉回过神儿,倒不诧异,这地方本就有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游览,遇到他也在情理之中。
    上次在清溪潭得萧家款待,自然不能当睁眼瞎,她落落大方打招呼。
    听到她的声音,萧煜故作讶异,“真是巧了,原是沈娘子。”
    沈映蓉行礼,萧煜回礼。
    那小子今日穿得花枝招展,素白交领深衣外是一袭抢眼的湖蓝色大袖衫,袖口绣着精致的白梅,与蓝色腰带相衬,风流倜傥,端的是俊俏。
    沈映蓉不动声色打量,心中忍不住腹诽,衣冠禽兽。
    萧煜不知她的心思,随口问道:“沈娘子来此地,可是为拜佛?”
    沈映蓉轻摇团扇,应道:“我陪阿娘来拜一拜。”
    萧煜轻轻的“哦”了一声。
    两人算不得熟识,自然没什么好说的,沈映蓉并不想跟他有来往。
    不料萧煜主动搭话,道:“沈娘子绘画颇有天赋,想来这边的石刻,能入你的眼。”
    这话委实抬举,沈映蓉谦逊道:“四爷抬举了,岩山寺的石刻声名远扬,皆是前辈们呕心沥血之作,今得幸观览,大饱眼福。”
    萧煜手持折扇,故意道:“沈娘子过谦了,你的墨宝着实难求。”
    沈映蓉愣住。
    萧煜:“实不相瞒,我相中了溪潭山庄的《荷戏》,想买下来送与长姐,结果山庄的掌柜不愿出手,后来还是用前朝马参的《秋月图》做的交换。”
    听到这话,沈映蓉露出诧异的表情。
    萧煜还以为她懊恼自己的画易了主,谁料那女郎说道:“那四爷岂不亏死了?”
    萧煜:“……”
    沈映蓉:“我那拙作岂敢与《秋月图》相提并论?
    “四爷用它换取《荷戏》实在吃亏,倘若用它换成钱银,得值京中的一间铺子。”
    萧煜:“……”
    她真的很……务实。
    沈映蓉的心情一时很复杂,如果知道自己的画这么值钱,她铁定天天画,直接靠卖画就能让娘家吃香的喝辣的,哪还需要老子去做什么教书先生?
    见她的神色五花八门,萧煜试探道:“沈娘子不恼?”
    沈映蓉回过神儿,有些困惑,“恼什么?”
    萧煜:“我未经你的同意,将画私自购回,实属冒犯。”
    沈映蓉大方道:“四爷言重了,既然已经赠与山庄,便由他们自行处置。”顿了顿,“不过四爷用《秋月图》去换,实在不合算。”
    萧煜抿嘴笑,“沈娘子无需自鄙,我倒觉得那《荷戏》甚有雅趣,想来我长姐会喜欢。”
    沈映蓉:“多谢抬举。”
    她心中虽诧异此事,但也知道这人品行不正,不愿过多往来,便要告辞。
    萧煜好不容易才“巧遇”,自不会轻易放过与她接触的机会,说道:“沈娘子是当地人,可知寺里求签的去处?”
    沈映蓉倒是晓得,应道:“求签在……”
    萧煜打断道:“岩山寺地广,萧某初来乍到,不甚熟悉,可否劳烦沈娘子引路?”
    沈映蓉:“……”
    她原想让魏氏替主仆引路,魏氏却提醒她道:“娘子不是要给郎君求签吗?”
    这一提醒,沈映蓉后知后觉想起她确实打算替吴阅求签问卜,问前程。
    周边香客往来,她只得作罢,引萧煜主仆前往求签处。
    萧煜背着手跟在她们身后,对方毕竟是妇人,怕引起她的困扰,主动隔了一段距离跟着。
    他心里头盘算想与她多处会儿,视线时不时往女郎身上瞟。
    那道杏色身影窈窕淑雅,当真长到了他的心尖儿上。
    为了吸引她注意,他特地穿得花里胡哨,就跟孔雀开屏似的,只想引得佳人注目。
    现在故意告知溪潭山庄的画被他买下,萧煜自信地觉得,沈映蓉肯定对他产生了印象。
    甭管好坏,只要能记住他就行!
    第七章
    走在前头的沈映蓉确实把这个冤大头给记住了,她一介无名之辈,手里的画作居然能与前朝大儒做交换。
    简直匪夷所思!
    因为这个时代的女性多数都是依附男人而活,女人甭管多有才华,都要懂得藏拙,方才叫体面。
    这是时代赋予女性的约束。
    去到求签问卜的殿堂,他们运气好,现场没多少人求签。
    沈映蓉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,随口问了一句,萧煜回答说他来求姻缘。
    这倒也在情理之中,对方才十八岁,没成婚,求姻缘没什么不妥。
    萧煜也试探问了一嘴,沈映蓉答道:“我替夫君求前程。”
    求签是有讲究的,要先给菩萨敬香,并在心中报上求签者姓名年月和求签事由等等,而后磕头以示虔诚。